日本政坛突然翻船宁波股票配资网,石破茂“体面”辞职,可事情远没这么简单。就在他撒手人寰政治舞台前,给中国留下了一颗“定时炸弹”——一纸美日贸易协定,5500亿美元的投资全砸向美国。
听起来像是“合伙赚钱”,但实际是“给美国送钱”。表面看是中美博弈的延伸,实则是中国科技产业链的重磅打击。问题是,这还只是开始。
一纸协议,石破茂临走前“埋雷”中国
表面上,石破茂的离职,是因为自民党参议院选举惨败。执政联盟连125席都没拿到,直接跌进“无多数”的深坑。但在政坛老人们的眼里,这场“败选”只是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。更深层的,是党内权力斗争的火山爆发。石破茂看透了,自民党里没人真想他留,所以早早认栽,主动退场。
可就在他离场前,留下一手大棋——美日战略投资协议。
根据协议,日本将在未来四年内向美国7个关键领域砸下5500亿美元,分别是:半导体、人工智能、量子计算、制药、关键矿物、造船和能源。听着挺高大上,但细节一扒皮,全是“美国说了算”。
投资的钱是日本出的,决定怎么花、投哪家企业、建哪家工厂,全由美国总统拍板。说白了,日本只是出资方,不是决策者。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甚至直言:我们就是要用日本的钱,在美国建厂,摆脱对中国的依赖。
这话说得太直白,也太扎人心。比如抗生素,过去全球大多数都靠中国产,美国要改变这个局面,就拿日本的钱来补自己的短板。这不是合作,这是“借鸡下蛋”,下的是美国的蛋,鸡却是日本的。
更要命的是利润分配。按照协议,日本投资的项目,在回本前利润美日平分;一旦回本,90%的利润归美国,只有10%给日本。这种分账方式,连赌场都不敢这么玩。更别提,回不回得来本,还得看美国市场给不给脸。
别看协议里写着“给日本企业优先供应权”,但想想看,钱是你出的,货却优先供你,有没有搞错?这根本不是投资,是掏钱买面子。
而对中国来说,这份协议的真正杀伤,不在钱,而在战略。美国要用这笔钱,在本土建全球最强的“科技备胎系统”,彻底绕开中国的产业链。这意味着,中国的半导体、AI、生物医药等领域,不仅要面临美国的技术封锁,还得应对美日合力的“去中化”冲击波。
石破茂卸任背后,日本政坛正在右转
石破茂的下台,不只是一次权力交接,更是日本政治路线的一次转变信号。过去,他在对华问题上虽然不算友好,但也不至于激进。而现在,接棒的人,很可能比他更“硬”。
目前呼声最高的是高市早苗,典型的右翼代表,主张修宪、建立“国防军”、加大军费,还曾多次在历史问题上挑战中韩底线。她的对华态度一向强硬,如果她真的上位,中日关系势必将迎来一轮更紧张的周期。
另一位热门人选是小泉进次郎,政治世家出身,外形亮眼,媒体宠儿,但在政策上模糊不清。虽然他口头上主张环保与改革,但对外交安全事务立场并不明确,更像是一个“易被摆布”的棋子。
小泉进次郎
无论谁上台,有一点基本可以确认:日本将继续紧跟美国的战略脚步,尤其是在所谓“印太战略”框架下,继续把中国当作“假想敌”。这不是猜测,而是现实。
石破茂在8月15日发表的投降日讲话,原本外界还期待他能在历史问题上释放一点善意,但他只是轻描淡写地提了一句“铭记历史、珍惜和平”,一句“道歉”都没提。日本国内右翼势力对此仍不满意,担心他“太软”,这也加速了党内对他的“清算”。
而更深的担忧是:日本政坛正在全面右转,温和派边缘化,鹰派逐渐占上风。这对地区稳定,尤其是中日关系,是一个危险信号。
中方应对策略:不怕风暴,就怕没准备
石破茂下台了,协议却留着,问题不在于日本换了谁,而是这份协议背后的战略意图。中方显然已经看清了这一点,并做好了最坏情况的准备。
第一,在科技领域,中国已经把“自主可控”写进了国家战略。从芯片到AI,再到关键材料和操作系统,中国正在加快“补短板、造备胎”。不是为了对抗,而是为了生存。
第二,在能源和地缘安全上,中国也在做“多手准备”。比如减少对某些能源国家的依赖,扩大与中东、非洲的合作;在边境地区加大硬件投入,比如在黑龙江、新疆部署无人机巡逻系统,增强预警和应急水平。
第三,外交布局上,中国正在“拓展朋友圈”。通过“一带一路”、RCEP、上合组织等多边机制,加密与东盟、拉美、非洲国家的合作。在美日抱团搞“小圈子”的时候,中国要做的是拉大朋友圈,搞“大合唱”。
面对日本,中国的对策也不再是“全靠忍”。对安全领域的挑衅行为,中国会坚决反制;但在经贸层面,依然会寻找合作的可能。
毕竟,日本对中国的经济依赖并不小——从高端制造到旅游消费,从汽车零部件到资本投资,日本对华出口占其GDP的比重不容小觑。所以,中国的策略是:有底线,有手段,也有耐心。
风雨欲来,定力才是关键
石破茂的辞职,标志着日本政坛进入又一轮洗牌期;美日协议的签署,则是美国在亚太棋盘上再下一子。对中国来说,这不是突发事件,而是长期博弈的一部分。
美国把日本绑上战车,日本也愿意“掏钱上船”。但这趟车开的不是双赢,而是“独赢”,赢的是美国,输的是战略自主。
中国不怕风浪,怕的是战略摇摆。现在最需要的,不是情绪化的反应,而是战略定力、系统准备和全球布局。科技要自立,外交要多边,安全要稳控。
石破茂走了,但他留下的问题,才刚刚开始。未来的中日美三角关系,注定不是温吞水,而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较量。中国要做的,是站稳脚跟,练好内功,在变局中赢得主动权。
参考资料:
1.《日本首相石破茂宣布辞去自民党总裁职务,曾多次表示“当首相太累了,没什么令人开心的事”》2025-09-07 17:20 | 来源:红星新闻
2.《如愿访美,石破茂为日本带回了什么?》2025-02-08 17:18 | 来源:北京日报客户端
3.《石破茂“体面”辞职 日政坛“一地鸡毛”》2025-09-08 00:00 | 来源:中国经济网宁波股票配资网
鑫达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